请问生产员工与公司管理层的人员比例多少是比较合适的呢?
通常来讲,在日资或台资企业中,人员管理有以下两个参考原则:
1、间接人员、直接人员比例:间接人员--指除从事生产一线工作以外的员工直接人员--指从事生产一线工作的员工,主要包括操作工、品管员等间接人员:直接人员=1:20~50;
2、每人的管理人数:每一层的主管直接管辖的部署人员,一般认为:高层主管:4~8人,基层主管:8~15人为合适希望以上对你用得着。
精益生产的核心是什么?
精益生产的核心理念也就是精益生产的管理思想,也就是精益思想,通过生产过程整体优化,改进技术,理顺各种流程,杜绝超量生产,消除无效劳动与浪费,充分、有效的利用各种资源,降低成本,改善质量,达到用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产出的目的。
精益思想的五个原则:
1、价值观:精益思想认为产品的价值需由最终的用户来确定,价值只有满足特定的用户需求才有存在的意义。
2、价值流:是指从原材料到成品赋予价值的全部活动。识别价值流是精益生产的起步点,并按照最终用户立场寻求全过程的整体最佳状态。
3、流动:精益生产强调要求各个创造价值的活动需要流动起来,强调的是动。
4、拉动:拉动生产亦即按用户需求拉动生产,而不是把产品强行推给用户。
5、尽善尽美:用尽善尽美的价值创造过程为用户提供尽善尽美的价值。
实施条件没有一定的要求,但是要讲求实施的方法:
1、首先是要给企业的高层进行精益生产方面的知识培训,使最高管理层能够理解并支持精益生产方式的推行。
2、逐步进行全厂的培训及宣导,使人人了解精益生产的方式方法及优点。达到共识方可顺利推行。
3、为坚定推行的信念可先做一个推行样板区域,从某一个点切入进行推行。例如:生产现场的布置,物流规划等。
4、巩固己有成果并逐步扩大改善范围,直至全员全厂。
5、持续改善,此为精益生产的最终目的。
厂里管理层是什么意思?
一个工厂的管理通常由法人代表进行全面管理。但任何企业都会有完善的组织机构,设有各类专职管理部门,如总经办,财务部,人事部,生产部,质检部等等,还会有协助总经理进行全面管理的各类专职人员,如副总经理,总监,总助等等,很多事务的决定和处理都是集体讨论确定的,所以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高层管理人员组成的企业管理层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成员。
中层以上领导干部是指?
一个单位的领导干部分基层中层和高层,基层是指车间主任,作业班长一级的管理人员。中层是指单位各科室的负责人如人事科,办公室,财务科,营销科,生产科等,高层就是单位的党政一把手及其副职,中层以上领导就是指各科室负责人和单的正负职领导人。
中层以上干部,是按一个系统内干部职级划分而得出的类别名称。中层以上干部一般相对于基层干部而存在。中层以上干部在每个系统内,属于该系统的主要决策和管理部分的人员。
通常而言,在一个系统内,既有上级领导存在,又有下属供指挥的职位上所配备的干部,称之为中层干部。
机构、组织、阶层等在中间即以上的一层或几层负责的干部,是组织机构高层进行管理与基层的桥梁和纽带。
生产制造企业管理人员占比多少合适,1200人的企业?
技术类型是生产制造企业管理宽度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一般情况下,技术要求最简单的企业,各级各类管理人员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十右;而技术工艺先进,特别是拥有精密制造设备的企业,各级各类管理人员能占到百分之五十以上;特殊情况下,这个比例达到百分之八十也不足为奇。但是,从提问中总人数为1200人的企业,估计管理人员占比大概在百分之二十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