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培训,什么意思?
"骨干教师培训" 是指面向教育系统中的骨干教师进行的专业化培训计划。骨干教师是指在教学实践和专业知识方面表现出色、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师。
骨干教师培训旨在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使其能够在教育领域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和领导作用。这种培训通常由教育部门、学校或其他专业机构组织和实施。
骨干教师培训的内容可能包括以下方面:
1. 教学方法与策略:深入了解和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
2. 课程设计与评估:学习如何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课程,以及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质量。
3. 教育技术应用:探索和使用教育技术工具和资源,将其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提升教学效率和创新能力。
4. 教育研究与领导力发展:培养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能力,提升专业素养,并探索如何在学校中发挥领导作用。
骨干教师培训:为了进一步加大骨干教师培养的力度,使骨干教师迅速成长,从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富有科学理论和创新能力的新型骨干教师队伍,来带动全校教师整体素质提高,适应新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促进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全面提高,而特别制定骨干教师的培养。骨干教师一词在我国始于1962年12月,教育部《关于有重点地办好一批全日制中、小学校的通知》。中学骨干教师一般的界定为:在一定范围的教师群体中,师德修养,职业素质相对优异,有一定知名度、被大家公认的、具有较为丰富的中学教育经验,在学校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承担了较重的工作量,对教育研究方面有一定兴趣和较为突出的能力,取得过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并对一般教师具有一定示范作用和带动作用,能够支撑所在地区或学校的学段或学科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的中学优秀教师代表。
骨干教师培训对象是指针对教学能力强,在学校能够独挡一面的优秀教师给予重任。
一般情况下骨干教师培训对象,就是有的教师可能从教时间比较短,经验欠缺,但其自身是非常有潜力。想成为一名骨干教师,首先是热爱教师职业,自身品行好,具有较高的上进心,肯钻研、肯吃苦、渴求自己学高为师,学高为范。这样的教师就是骨干教师培训的对象。
组训方法有哪些?
组训方法如下一、要组织定向培训基地化。依托人民部队训练基地基础设施完善、管理正规的优势,聘请院校教授、企业工程师讲课,尽可能创造条件为基层部队举办更多的短期集训。
二、要室内训练网络化。要让部队人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培训中还要组织技术骨干,为教学难点制作多媒体教学片和研发相应的仿真训练软件,在网上发布,既可供个人自训,也可实施网上远程教学。
三、要训练教材规范化。针对部分基层所队人员少或因计算机终端无法参加网上训练的孩恭粉枷莠磺疯委弗莲实际情况,要组织专业人员编写《应知应会手册》,作为训练教材发放到基层所队,给所队队员提供传统的纸介自学平台。
四、要组训方式层次化。在培训中,要坚持合理优化、分级训练、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训练编组原则,把培训人员区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专业技术人员,主要采取协作与交流的方式来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第二个层次为具有一定基础知识、素质较好的队员,采取适当提高难度的方式来进行;第三个层次是基础薄弱,接受能力较慢的队员,采取学习基础知识、入门式培训。
五、要编修教案通俗化。完善配套的教案是组织实施的必要条件和直接依据。在教案编修上应根据参训人员知识水平的差异,每一门课程都应编写内容、范围和难易程度不同三种教案,以增加组训中的选择性和可操作性。
六、要小教员传、帮、带辐射化。充分发挥好各单位教学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让这些小教员在培训和日常工作中起到传、帮、带作用,解决基层队员遇到的困难和疑惑,逐步提高身边队员的科技素质和应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