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形象塑造包括哪些内容?
1、要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让员工认识形象塑造的重要性和方法,自觉成为商务组织形象的塑造者和代表者。
2、扎实抓好员工道德素质教育,并注意与宣传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相结合。
3、鼓励员工建立高尚的情操、进取的精神和健康的价值观,让商务组织具有蓬勃向上的活力。
4、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促进优秀员工脱颖而出。
5、不断完善道德管理约束机制。道德建设靠制度保障,制度靠管理落实。
组织形象的原则和要素?
组织形象的要素:
(一)组织的总体特征与风格
(二)知名度与美誉度
(三)组织形象的定位
组织形象原则:有效性”的原则
(1)公众利益与组织利益的统一。公共关系应当以公众的利益为出发点,所以在形象设计时,必须反映公众对组织的要求,不能只考虑组织自身发展的各种因素。这是一个困难的工作,但仍可以应用互利互惠的原则,在公众利益和企业利益之间找到共同点。
(2)总体形象与特殊形象的统一。每一个组织的公众都是多方面的,设计形象时既要照顾大多数公众的利益需求,也要针对某些特殊公众的特殊需求,搞出自己的特色。
(3)期望值与实际能力的统一。在形象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自己的能力,把“公众要***什么”和“我能做什么”结合起来,这才是一个完美的形象。不要提出自身能力达不到的目标,制定超过能力所及的任务。不然,会给人留下“挂羊头卖狗肉”、“打肿脸充胖子”的印象,甚至会让公众误解为戏弄公众。
组织形象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组织的总体特征与风格
组织的总体特征与风格是指组织最为显著的、能代表整体情况的一些特点,是社会公众对组织及其行为概括性认识。组织的总体特征与风格分为内在总体特征与风格和外在总体特征与风格。
组织的内在总体特征与风格指组织的精神风格、组织的价值观、组织的凝聚力、办事效率和组织的实力,如组织的人才、技术、资金、企业等级等。
组织的内在特征与风格和组织的外在特征与风格是一个范畴的两个方面。内在特征与风格是外在特征与风格的支柱和依据,它决定着外在特征与风格的价值取向比较含蓄。外在特征与风格是内在特征与风格的直接表现,很直观,易造成第一印象,使公众迅速了解组织的特色。因此,塑造组织形象时,二者不可偏废。
(二)知名度与美誉度
评价组织形象最基本的指标有两个:知名度和美誉度。知名度是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这是援价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但知名度是一个中性词,没有好坏之分。
美誉度是一个组织获得公众的信任、攀的程度。这才是评价组织社会影响好坏程度的指标.
知名度和美誉度分别从量和质两个方面评价组织形象。一个组织的知名度高,其美誉度不一定高;知名度低,其美誉度不一定低。因此,一个组织要想树立良好形象,就必须同时把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作为追求的目标。
(三)组织形象的定位
组织形象定位是组织在社会公众中确定自身形象特定位置,这个特定位置通常是特定组织与同类组织相比较而确定的。因此,组织形象定位总是根据组织自身的特点、同类组织的情况和目标公众的情况三个要素来实。
A.产品形象
B.服务形象
C.员工形象
D.文化形象
组织形象指社会公众和组织内部员工对组织整体的印象和评价,是社会公众对一个组织的完整信念。决定组织形象的因素,对组织内部而言,取决于组织的运行、管理情况和全体员工的精神风貌;对组织外部而言,取决于组织在公益事业中的表现。就企业而言,在“产品趋于相同”的情况下,其形象内容不仅仅限于产品的质量和价格,更重要的是企业整体所表现出来的正直、友善、活力、想象力、进取、能力等精神面貌。组织形象要通过公共关系活动来建立和调整。组织形象的优劣,直接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对于企业来说,组织形象就是企业形象。
组织形象就是社会公众对组织综合评价后所形成的总体印象。
组织形象包括的内容很多,如组织精神、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经营作风、管理水平、人才实力、经济效益、福利待遇等,组织形象是这些要素的综合反映。
组织形象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整体性
组织形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形象是由组织内部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主观性
组织形象是公众对组织的意见或看法,因而是一种主观性的东西。因
3.客观性
形象是一种观念,是人的主观意识,但观念的反映对象却是客观的,也就是说,组织形象所赖以形成的物质载体都是客观的,建筑物是实实在在的,产品是实实在在的,组织的员工也是具体的,组织的各种活动也是实实在在的。所以,组织形象作为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能在虚幻的基础上构筑组织形象。
4.相对稳定性
当社会公众对组织产生一定的认识和看法以后,一般会保持一段时间,而不会轻易改变或消失,这就是组织形象的相对稳定性。